【SCST · 转发】1000人️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2025年自主招生报考指南

【SCST · 转发】1000人️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2025年自主招生报考指南

时间: 2025-04-24 21:37:49 |   作者: 爱游戏电竞app官网

【SCST · 转发】1000人️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2025年自主招生报考指南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创建于1959年,是一所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地处上海市“五大新城”、有“国际汽车城”之称的嘉定城区,是上海市“文明单位”“安全文明校园”“绿色学校”“花园单位”,2016年以“优秀”等第通过上海市特色高等职业院校验收,同时也是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2021年、2024年连续入选上海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筑设计企业,在2024年上海高校分类评价排名位列应用技能型高校第5,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学校秉持“科技引领,工科立校”的办学定位,实施“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办学,创新驱动”的发展的策略,专业设置紧扣上海经济社会需求,布局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民生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了以工科专业群为主体,商贸、艺术专业群为两翼的专业布局。学校设有25个专业,其中4个上海市高水平专业群、5个上海市重点专业、4个省部级产教融合型专业。目前已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门上海市精品(在线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及多项市教育科研成果奖,有教育部新时代名匠工作室1个、上海市职教名师工作室1个,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及多名教学名师和教学创新团队。

  学校以“立德博雅,尚实知行”为校训,6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人文情怀、实践能力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全日制在校生7300余人,学校培养的学生一直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8%以上。

  近年来,学校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技能型高等院校,牵手世界级头部企业,高水平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入选教育部法国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及德国博世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培训合作试点项目,落地腾讯云AI产业学院、百度Apollo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现代服务产业学院、德国普锐米勒数控技术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蔚来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中信通工创中心产教融合数字智造技术中心、上海国际汽车城产教联合体等一批重点项目;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需求,开展“五双”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具体实践,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上海样板;紧扣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技术、物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与专业群,与区域重点领域产业布局发展精准对接,形成国内一马当先的优势;发挥教育部具有较高水准国际化学校建筑设计企业资源优势,成立“一带一路” 技术技能培训中心、马尔代夫“中文+职业技能”海外培训中心、吉隆坡海外学院等,打造职教出海“金名片”。2022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正在迈入高水平发展的快车道。

  2025年学校在沪依法自主招生总计划1000人(较往年增加350人),具体分专业招生计划详见下表:

  各专业招生无男女比例限制;普通类专业与艺术类专业不得兼报;艺术类专业色盲色弱不宜。

  录取新生入学后,进行3年制高职(专科)教育,修学期满,符合毕业要求,颁发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专科毕业证书。普通类高职专业7500元/学年,艺术类高职专业10000元/学年。(沪价行[2000]120号)。

  3月7日9:00-21:00,3月8日9:00-15:00,考生登录“上海招考热线”(进行网上填报志愿。考生可填报1所院校志愿,最多可填报4个专业志愿,普通类专业志愿与艺体类专业志愿之间不得兼报,同时须勾选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志愿填报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填报志愿信息,3月8日15:00系统关闭后不再予以修改和补填。

  3月14日9:00-20:00,3月15日9:00-15:00,考生登录“上海招考热线”()进行网上缴费。因志愿填报错误及未缴费等问题导致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凡报考我校,且符合下述条件之一的考生可申请免去本次自主招生笔试,但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面试,面试合格并经公示无异议后即可录取;经面试未被录取的考生,仍可参加3月22日的笔试。

  (1)获得校级及以上单位表彰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或“优秀团干部”称号者。

  (4)7门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全部合格,且第一专业志愿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者。

  (5)获得美术水平考级7级及以上等级,且第一专业志愿填报我校艺术类专业者。

  (1)获得省(市)级表彰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或“优秀团干部”称号者。

  (2)2次获得区级或学校上级主管单位表彰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或“优秀团干部”称号者。

  (3)学业水平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考试折算成绩达到186分及以上者。

  (4)获得世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三等奖及以上奖项,且专业志愿填报对口者。

  (5)获得本市“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三等奖及以上奖项,且专业志愿填报对口者。

  (6)学业水平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考试折算成绩达到180分及以上,且第一专业志愿填报我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或安全防范技术(集成技术与产品制造)或网络在线营销与直播电商者。

  (7)获得校级及以上单位表彰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且第一专业志愿填报我校艺术类专业者。

  (8)在读艺术类或计算机类专业,学业水平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考试折算成绩达到153分及以上,且第一专业志愿填报我校艺术类专业者。

  (9)获得美术水平考级7级及以上等级,且第一专业志愿填报我校艺术类专业者。

  (11)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职教赛道(上海赛区)银奖及以上奖项获得者。

  (12)获得上海市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意大赛铜奖及以上奖项获得者(证书排名前三者)。

  (13)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上海选拔赛(世赛选拔项目)铜奖及以上奖项,且专业志愿填报对口者。

  1. 凡符合我校面试条件的考生,须于2025年3月7日 8:00-8日15:00将相关佐证材料原件(均以照片形式呈现)发送至我校招生就业处办公邮箱(),逾期未提交佐证材料视为自动放弃,不予受理。经学校审核通过后,将于3月12日在学校“阳光招生”网站公布面试资格名单和具体面试时间。

  2. 面试内容由我校根据本校及专业特点确定,面试录取总分为200分,考生成绩达到120分及以上方具备录取资格;线上考生学校根据“专业志愿优先”的录取办法,按照录取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面试入学的考生只录取第一专业志愿,不进行调剂录取;通过“免笔试,面试入学”政策录取的人数不超过招生计划的50%。

  2025年3月22日(星期六)8:30,试点院校测试统一开始。(具体考试时间与安排以准考证为准)

  1.“职业适应性测试”包含3个模块:模块一文化基础、模块二职业与心智、模块三专业通识基础,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职业技能测试”(即素质技能测试)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团队管理、生涯规划、心智礼仪、法律道德、时事政治、信息科技,满分2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3.“入学测试”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艺术人文、数学基础、科学常识、生活英语,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4.艺术类校测(即素描):考核石膏几何体和静物的组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60多年的办学积累,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企业,上汽集团、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二研究所、五十一研究所、中科院微系统研究所、上海航天804研究所、中国人民4805军械修理厂、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通号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110接警服务中心、京东物流集团有限公司、金茂集团等大批重点校企合作单位,每年定期来校招聘,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大、中、小型以及专场校园招聘会,就业推荐贯穿全年。近三年学校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每年进入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毕业生比例常年保持在20%以上,就业层次不断攀升。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积极地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已与英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的1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陆续推出了“2+1”“3+1”“3+2”“2+1+2”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升学项目。报名国际教育项目的同学,在我校完成2-3年学业后,可转入国外相关本科院校就读,在海外本科院校就读1-2年,完成相关学业即颁发国外本科院校全日制文凭,学历证书获教育部认可、留学生服务中心认证。

  该项目学制短,性价比和含金量高,不仅避免了国内升学内卷的局面,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升本、升硕弯道超车的机会,还能提高学生适应多元文化的工作上的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增加职业核心竞争力,为职业生涯带来更广阔空间,让学生在就业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校认真执行国家和本市相关学生资助规定,被本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绿色通道”申请入学,入学后可按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同时,学校还设立校一、二、三等奖学金、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助学金、致达助学金。我校承诺:确保被本校录取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